cncc

可穿戴运动健康技术的科学挑战与vivo产品实践丨CNCC

当前,运动健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重视的核心议题,公众对主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。这一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繁荣与技术创新。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消费级穿戴设备已从最初简单的计步工具,演变为集多维度生理参数监测(如心率、血氧、睡眠、压力

科学 vivo 于龙 cncc 黄国亮 2025-10-22 19:08  1

CNCC×CED全日程公布,1024等你来

2025年10月24日,CCF中国工程师文化日(简称CED)将与CNCC同期在哈尔滨举办,大会内容精彩纷呈,以“1主论坛+2分论坛”架构协同,设四大核心板块全方位覆盖技术人多元需求与行业前沿。

ccf cncc 陈冀 ced 汪丹 2025-09-30 14:16  1

计算技术上太空难不难?| CNCC

随着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逐步从地面延伸至太空,如何将地面计算技术迁移到复杂的星载环境,已成为推动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应用的关键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卫星计算不仅关系到通信网络的演进,更有可能开辟计算机学科的新方向。但是,将计算机技术上太空到底难不难?

太空 ccf 计算技术 ntn cncc 2025-09-28 14:35  3

大模型时代的复杂软件生成 | CNCC

随着大语言模型在代码生成、程序理解与软件维护等任务中展现出强大能力,复杂软件系统的生成正迎来范式变革。软件工程正从“人工开发,流程驱动”逐步迈向“人机协同,智能驱动”的新阶段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利用大模型实现复杂系统级的自动化构建、持续演化与可信保障,已成为学术

软件 模型 ccf cncc 李宣东 2025-09-28 14:37  3

网络可观测性创新技术与应用 | CNCC

网络可观测性技术已成为网络系统优化、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护的关键基础。随着云原生、微服务、边缘计算等新兴架构的广泛应用,传统网络监测手段难以应对其复杂性与动态性挑战。本论坛旨在汇聚网络领域专家与从业者,共同探讨应对策略与发展机遇,推动网络可观测性技术创新,以期实现

应用 acm sigcomm cncc 谢鲲 2025-09-26 14:55  3

从连结主义到符号主义:探寻智能体技术生长路径与产业新机遇 CNCC

网易伏羲,专注于游戏AI、具身智能、群体智能等前沿产业方向。研究成果不仅在游戏行业内深度应用,更在工程机械与人机协作等多个领域实现广泛应用,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。我们从学术与产业的双重视角出发,深入剖析这些技术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效果,彰显网易在产学研融合之路

智能体 路径 符号主义 cncc 连结主义 2025-09-26 14:51  3

基于智能泛在云的异构资源弹性调度与优化 | CNCC

当前云计算正加速向泛在化、智能化方向演进,计算资源打破传统物理边界,呈现出跨地域、异构化分布特征,应用负载也因场景多元化而更具动态性。这种变革推动新一代云基础设施从 “资源供给” 向 “高效运行” 升级,智能软件运行时、资源动态调度等技术成为连接泛在计算资源与

智能 ccf 异构 acm cncc 2025-09-19 14:44  6

第四届CCF产学合作发展交流会 | CNCC

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。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高端前沿技术与战略发展,依托CCF学术共同体平台,第四届CCF产学合作发展交流会将在CNCC期间同期举办,面向计算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,着力在学术精进、专业提升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系统支持。

ccf cncc 产学合作 ccf产学 产学 2025-09-15 10:42  4

面向智能加速的异构算力云|CNCC Tutorial

CNCC2025 Tutorial是由领域内专家主讲,面向全体参会者开放的专题讲座或教学环节,旨在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或基础知识,内容涵盖原理、挑战、方法等。可以帮助刚进入该方向的博士生、青年学者快速补齐知识短板,以便更好地参会后续的前沿报告理解与未来方向思

异构 cncc tutorial cncctutorial 2025-09-10 09:24  2

6G原生智能:架构、演进与应用|CNCC Tutorial

CNCC2025 Tutorial是由领域内专家主讲,面向全体参会者开放的专题讲座或教学环节,旨在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或基础知识,内容涵盖原理、挑战、方法等。可以帮助刚进入该方向的博士生、青年学者快速补齐知识短板,以便更好地参会后续的前沿报告理解与未来方向思

架构 cncc tutorial cncctutorial 2025-09-10 09:25  3

大小模型如何协同?破解智能计算中的高成本与低效难题 | CNCC

与以往单一依赖云端大模型的方式不同,大小模型协同智能计算强调云-边-端一体化融合。大模型凭借深度理解与跨模态推理能力,在复杂任务中表现突出;小模型则以轻量、高效、低延迟为优势,能够在本地快速响应并满足定制化需求。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有助于缓解高延迟响应和高算力消耗

模型 智能体 智能 ieee cncc 2025-09-08 16:04  4